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全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据2021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显示,中国的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的37%和39.8%,远远高于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18%这一比例。过去一年,中国新确诊癌症患者中,每6人就有1人是肺癌;癌症死亡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肺癌。
传统肿瘤模型的缺陷制约着肺癌的发生机制、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等研究。肿瘤类器官作为新一代的三维肿瘤模型,能够真实保留原始肿瘤的形态结构和肿瘤异质性,并具有培养时间短、增殖效率高、可长期保存等优势。近年来,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类器官被成功构建,其在肿瘤相关的研究中表现出巨大应用价值,不久前发布的《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也证实,借助肺癌类器官实现临床抗肿瘤药物筛选,将极大提高肺癌患者临床获益。
为更好推动以类器官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及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生命科学园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生物银行)共同建立“北京常见多发肺癌类器官样本资源库”(资源库)。
全体嘉宾合影
7月13日,资源库启动会正式在京召开,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北京安贞医院张宏家院长、北京胸科医院李晓北院长、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主任车南颖教授、通州区科委王本禄副主任、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肖荣荣博士、北京生命科学园生物科技研究院总经理张雷,以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多家单位领导、生物样本库负责人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北京胸科医院 潘军华 书记
北京安贞医院 张宏家 院长
北京胸科医院 李晓北 院长
北京胸科医院 车南颖 主任
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 肖荣荣 博士
本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北京胸科医院丰富的临床诊疗资源和临床研究能力、北京生命银行高标准的样本管理体系,以及大橡科技高水平的类器官建库技术和合作渠道资源,建立北京地区首个高标准、大规模肺癌类器官库。
资源库将采用“干湿库相结合”的策略,计划建立1000例肺癌患者的高质量类器官样本库,同时整合临床信息、组学信息、应用信息等,构建完整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并依托大橡科技领先的类器官芯片技术(Organoids-on-chips),将建立肺癌类器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协同组成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模型,开展肿瘤免疫药物的临床药物筛选,帮助患者更好的评估一线治疗方案以及寻找后线治疗药物,极大提到类器官的应用场景。
三方还将推动类器官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并建立肺癌类器官及不同细胞的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肺癌类器官样本保藏标准化规程(SOP)和质量指标体系;同时探索市属医院、第三方生物样本库、企业的“三合一”类器官样本库共建共享新模式。
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研发和生产人体类器官芯片的高科技公司,并致力于推动和引领类器官芯片在新药研发、疾病建模和个体化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公司已成功构建包含人体正常生理器官模型及肿瘤疾病模型在内的十余种高仿生类器官芯片。
这些模型将助力新药精准筛选和研发,提高体外药效实验数据对临床试验的预测率;同时助力肿瘤精准医疗与临床转化,提高肿瘤患者临床获益。大橡科技期望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经济的药物研发解决方案和创新、仿生的临床精准用药标准化平台,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